巧妙利用對向車道作為左轉待行區(qū),稱為“借道左轉”。這種新型的城市交通信號控制方法能顯著改善交叉口通行能力,有一個路口就設置了這種左轉待行區(qū)。只有我們知道噢,請看下面的案例。(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路口現(xiàn)狀
長頸-梅花路口為A城區(qū)長頸路與梅花路所形成的T型的交叉口。高峰期星光大道和斯布橋上的車流進入梅花路,再匯入長頸路,導致長頸-梅花路東進口十分擁堵。
長頸路:東西向主干道,沿線多住宅區(qū),早晚高峰車流量大。
梅花路:沿線分布多個小區(qū),與星光大道相接,且是斯布橋北往南的下橋位。
長頸路-梅花路交叉口地理位置圖
這長頸-梅花路東進口為什么那么堵呢?
問題分析
(1)道路條件限制:東進口只有1條左轉車道,沒有設置左轉待行區(qū)。
(2)車流量大:因兩條路的特殊地理位置,早晚高峰車流量十分大。
車輛激增時,左轉車不能及時清空,導致最左側車道的直行車輛頻繁變道,降低通行效率。
優(yōu)化前長頸-梅花路東進口渠化設計
優(yōu)化前長頸-梅花路東進口問題分析
優(yōu)化措施
(1)鏟除部分隔離帶,利用對向的車道空間設置兩條車道的左轉待行區(qū)。
優(yōu)化后長頸-梅花路東進口設置左轉待行區(qū)
? (2)調整相位設計,利用南進口左轉相位引導東進口左轉車流進入待行區(qū)。
具體相位方案如下:
?優(yōu)化效果
提高了左轉車流的通行效率,有效避免因左轉車流阻擋直行車流導致頻繁變道造成的直行通行效率下降問題。優(yōu)化后,東進口的直行車輛通行能力提高了230(pcu/h),左轉車輛通行能力提高了30(pcu/h);東進口的直行車輛排隊長度減少了11.5%,東進口的左轉車輛排隊長度減少了16.7%。
優(yōu)化前后對比如下:
案例小結
該案例精妙之處在于巧用長頸-梅花路交叉口的時間、空間關系,因地制宜大膽將東進口的左轉待行區(qū)延伸到對向車道。同時精細地設置信號放行方式,使得左轉車輛在放行空檔期進入左轉待行區(qū),并合理分配各相位信號燈時間,保證左轉待行區(qū)的車輛完全清空,從而達到了保障交通安全的條件下提高東進口左轉車輛通行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