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期 南充丨直左合流,三向綠波

優(yōu)控黑板報

專家導讀

點評專家孫艷磊

點評專家:孫艷磊

案例來源:南充信控中心

關鍵詞:多流向合流綠波、搭接相位、相序優(yōu)化、差異帶寬

本案例通過將T型路口兩個方向的車流納入協(xié)調,實現多向綠波。該應用和實踐在道路條件和相位相序等配時方案相當的情況下更易于實現,屬于小舉措“撬動”大改善,思路和方式值得借鑒。

“雙向綠波帶設置”是比較常見的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的方法,但在本案例中需要將南北直行(嘉西路雙向)和(嘉南路)西進口左轉都設計在綠波帶以內。這樣的三向綠波設計方案比較罕見且難度較高,南充交警與交通工程師經過多次現場調研,通過相位搭接和相序對換等方式使三向綠波得以實現。

路段概況

嘉西路位于南充市嘉陵區(qū),是連接順慶區(qū)與嘉陵區(qū)主要干道之一,日常承載著大量過境車流。路段全長1.8公里,為雙向6車道,沿途分布6個紅綠燈路口。該道路路況良好,但紅綠燈數量較多,在未實現協(xié)調控制的情況下,路段通行效率較低,行車延誤時間大。

同時,嘉西路-嘉南路左轉、嘉西路-火花路直行至嘉西路的車流量較大,在考慮設計嘉西路綠波帶協(xié)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時,將嘉西路-嘉南路南進口和西進口納入綠波帶協(xié)調控制以內。

圖1 路段位置示意圖
圖1 路段位置示意圖
圖2 平峰時段嘉西路-嘉南路左轉至嘉西路的車輛排隊長度
圖2 平峰時段嘉西路-嘉南路左轉至嘉西路的車輛排隊長度

存在問題

  • 路口間距短

新嘉育路至嘉南路段5個路口共948m,平均每個路口間距不足200m,且各路口間未設置協(xié)調控制,早、晚高峰期間易產生回溢現象。

圖3 新嘉育路至嘉南路段路口間距圖
圖3 新嘉育路至嘉南路段路口間距圖
  • 空放現象嚴重

嘉西路-新嘉育路放行方式和放行時間不合理,導致存在嚴重的空放現象。

圖4 嘉西路-新嘉育路空放現象嚴重
圖4 嘉西路-新嘉育路空放現象嚴重
  • 停車次數多

交通工程師多次跟車測試,得出優(yōu)化前協(xié)調路段南北往返全程停車次數為6次。

優(yōu)化思路

針對嘉西路-嘉南路左轉、嘉西路-火花路直行至嘉西路車流量較大的情況,南充交警與交通工程師考慮進行多流向綠波帶協(xié)調,實現車輛從嘉南路或火花路進入嘉西路能一路綠燈的效果。

要達成上述效果,一方面需要保證嘉西路-火花路和嘉西路-小橋子兩個路口的南進口有足夠的放行時間容納兩個進口的車流量同時通過,另外,在增加南進口配時時,需要保障支路和各個方向行人的通行時間充足;另一方面需要在嘉西路-嘉南路和嘉西路-小橋子兩個路口設計南往北直左搭接相位,以保證南向北綠波帶帶寬較大,從而完成嘉南路左轉和火花路直行車輛合流的綠波帶。

圖5 南往北直左搭接相位示意圖
圖5 南往北直左搭接相位示意圖

優(yōu)化方案

  • 統(tǒng)一公共周期

針對路段車流特征,統(tǒng)一路口周期,并根據流量及周期分析選取白燕大道-嘉西路為零點路口設計平峰綠波帶,設計周期為90s。

表1 配時方案參數表

表1 配時方案參數表

  • 協(xié)調方案設計

利用振業(yè)優(yōu)控自主研發(fā)綠波帶計算軟件,對嘉西路沿線6個路口進行平峰時段南北雙向協(xié)調控制方案設計。

圖6 嘉西路平峰協(xié)調時距圖
圖6 嘉西路平峰協(xié)調時距圖

優(yōu)化效果

優(yōu)化后,平峰時段嘉西路沿線協(xié)調路口南北雙向以及嘉南路左轉進入嘉西路車輛均能不停車通過,道路通行效率明顯提高,車輛停車次數、通行時間大幅度減少,駕車體驗顯著提升。

表2 優(yōu)化效果數據表

表2 優(yōu)化效果數據表

案例小結

本案例對嘉西路各個協(xié)調路口的車流量、流向、車速以及協(xié)調路口之間的距離等基礎信息進行采集,通過科學合理的協(xié)調優(yōu)化方案,解決了路口間距短,早、晚高峰期出現的車輛回溢現象,并減少南北向停車次數、縮短路口等待時間,達到平峰時期南北雙向不停車通過的綠波協(xié)調控制效果,有效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與行車體驗。但本案例最大亮點為嘉南路-嘉西路-火花路T型路口,在此路口進入嘉西路的車輛都能享受綠波帶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