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跟大家賣了個關子,問問大家覺得兩種優(yōu)化策略方案當中哪一種會更好?這一期,我們將運用交通仿真技術來揭曉答案。
首先跟大家回顧上一期的信號優(yōu)化方案。
案例交叉口目前是一個沒有信號控制的三路(A、B、C)交叉路口,車輛速度比較快,并且左轉車流沖突比較嚴重,導致三向車流經(jīng)常交匯堵塞在路口,因此很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
交叉口路況信息
基于這樣的道路問題所提出的兩種優(yōu)化方案,下面來看看兩種方案在仿真技術的輔助下,是如何地閃亮運作吧。
方案一:加信號燈控制
C路進口道由原來3車道拓展為4車道,并加設左轉信號控制,停車線于斑馬線前50米處。
方案一
A路進口道由原來3車道拓展為4車道,加設左轉信號控制,并設置輔燈提示駕駛員。
方案一
B路增加三個直行信號控制燈,并安裝一套電子警察設備。
方案一
A路進口左轉車道停止線起增設100米左右的分隔護欄。
方案一
C路進口在斑馬線前至左轉停車線處增設隔護欄。
方案一
方案二:加信號燈控制,路口禁止A路左轉
在A路進口轉彎下坡處,開始增加護欄到不影響B(tài)路進入C路的路口交界處;
方案二
將A路進口的左轉專用道改為直行車道,C路進口車道劃分為等寬的四個車道,左轉增加信號燈控制,B路進口直行增加全屏燈控制;
方案二
在C路進口一定范圍內(nèi)設置只允許A路進口的小汽車掉頭位,在原有的路口處允許貨車和其他大型車掉頭。
方案二
交通仿真之后,運用得出的結果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這樣更加有利于決策的判斷。
數(shù)據(jù)分析方案一、方案二比較分析
方案一、方案二比較分析
不難看出,方案一在平均旅行時間和平均延誤時間兩項指標當中勝出,方案二僅在平均排隊長度一項當中更優(yōu)。因此綜上三項指標比較中,方案一更勝一籌。
不知道你猜對了沒有呢?
通過交通仿真技術可以讓數(shù)據(jù)瞬間跑起來,直觀性強且不失實操性,用可靠的預測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輔助決策,大大增強了決策者的信心與說服力,可以說是經(jīng)常煩惱于交通決策而不得解的決策者們的必備輔助工具。